2016清华同衡学术周 | “风景园林与绿色城市化”专场
2016年5月9—13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隆重举行了“2016清华同衡第四届学术周”活动。学术周以“新视野·新规划:管理与实施下的城市规划”为主题,齐聚院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革方向,集合“家国天下”共同理想及专业认同的热点话题,共同搭建美好人居建设平台,促进中国人居环境产业的发展。
2016年5月11日上午,由风景园林研究中心承办的以“风景园林与绿色城市化”为主题的风景园林专场在清华同衡16层中庭举行(图1)。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胡洁主持了会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尹稚开场致辞,指出绿色生态文明是目前风景园林面临的一个问题,支撑绿色城市化进程的不仅仅是景观的绿色化,还涉及节能减排、绿色基础设施、绿色生活方式等很多问题。风景园林师要有好的价值理念和专业训练,要思考如何迈出风景园林边界、走得广阔,只有这样才能对绿色城市化作出更多贡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亦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是3个一级学科,共同推进对落地问题的研究。今后我们要思考风景园林还能做什么,如何解决风景园林面临的发展困境等问题。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董事长、总经理郑淑玲女士作了题为“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最新发展动向”的报告。她指出风景园林与多学科融合是行业最新发展动向,绿色基础设施、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和海绵城市是风景园林行业的热点问题。同时,她简单介绍了个人执业的行业管理,分析了风景园林师的天职、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的意义等,为风景园林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王向荣教授从“城市与自然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的山脉与水系,他最后强调建设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自然系统中的城市有3个策略和对策,一是景观的保护与修复,二是景观的转换,三是景观的整合,把所有分散的东西整合成城市的网络,形成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博士后郭湧从技术层面介绍了“数字景观——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实用化研究”。
主题报告之后,多位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尹稚强调跨界需要知识的积累,才能够成为一流的规划师,并和一流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风景园林师建立起对话的平台。郑淑玲指出风景园林师赶上了大融合的好机会,要把握风景园林与跨专业的融合。郭湧认为所有参与风景园林工作的老师、管理者、一线的设计师都应该自省和反思这个行业的问题,划定这个行业最核心的内容和发展更多的能力去拓展行业的范围。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伟嘉从实践的角度总结风景园林应有广度、厚度和活度,未来是动态的,我们要有发展观。阿普贝思(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邹裕波提出风景园林师应该做钉子和板子,风景园林师要像钉子一样加强技术能力,同时像板子一样立足专业、进行跨界跨行的交流合作。(清华同衡 供稿)
图1 风景园林专场现场照片
《中国园林》2016年6月第6期 目录
- 风景资源“软”开发与文化自信的构建
- 苏州古典园林色彩元素的采集与数据化分析
- 德国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保护实践: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的启示
- 大型工业废弃地再开发与工业遗产保护的探讨——以北京焦化厂旧址用地改造为例
- 基于阻力指数的屋顶斑块生态网络规划研究
- 基于空间关联量化模型的公园绿地布局调适方法
- 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海城市社区游憩机会谱(CROS)构建
- 基于人文关怀视角下的文化传承模式研究
- 城郊村庄自然空间在城镇化时序发展中的规划控制策略——以沂南县中疃村为例
- 圆明园的山水空间格局和类型研究
- 困境与突破——对北京平原造林工程总体规划核心问题的思考
- 原真性和修辞性——历史保护地带相关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类型探析
- 华南野生观赏地被植物引种适应性评价与应用
- 具有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功效的微型芳香康复花园设计建造及功效研究
- 云南省园林行业协会2016年会暨国际风景园林学术报告会在玉溪隆重召开
-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光影分析——以江南园林为例
- 《21世纪园林城市——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 2016清华同衡学术周 | “风景园林与绿色城市化”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