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宜得致 古式何裁——创新扎根于中国园林传统特色中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Take Proper Ancient Style—Innovation Rooted in the Traditional Features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摘要:《园冶》载“时宜得致,古式何裁”,要继承并传承中国传统特色,不忘初心。世界园林博览会之园中园将园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文化艺术效益和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及乡情融为一体。应某地方人民之约,从立意、相地、明旨、布局的思路出发,立意主题“天香华梦”,对某地方园作了创新摸索。中华以诗言志,诗意化象。中国园林艺术特色景面文心。诗画藉文言志,山水以形媚道。
关键词:风景园林;世园博地方园;天香华梦;镂山构园;景面文心
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1-0005-08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7-11-04
修回日期:2017-11-27
Abstract: Yuan Ye advocate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take proper ancient styl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inherit and carry on Chinese traditional features and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The local gardens in the Horticultural Expo Park integrate the ecolog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benefits of gardens with Chinese features, local styles and nostalgia. As invited by the people of a certain region, the theme of "Osmanthus Scent in Chinese Dream" is created from the thinking of conception, site selection, goal confirming, and layou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local garden is innovatively explored. The Chinese use poems express their ambitions and aspirations and the actual image is poetically conceptualized. It is the special feature of Chinese landscape art that the literary implication is embedded within the landscape design. Poems and paintings use words to express the aspirations, whil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ses forms to express the idea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ocal garden in Horticultural Expo Park; Osmanthus Scent in Chinese Dream; carve the hill to create the garden; literary implication embedded within landscape design
《园冶》主张与时俱进,“时宜得致,古式何裁”。不忘初心是传统特色,继续前进是传承、创新传统。世界园林博览会之园中园要将园林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文化艺术效益和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及乡情融为一体,为民谋福。
应某地方人民之约,对某地方园作了创新摸索。立意主题“天香华梦”,当地有简称,“桂”提升为天香;天香纳入中国梦,联系世界梦,世界大同。中华以诗言志,诗意化象。中国园林艺术特色景面文心。诗画藉文言志,山水以形媚道。
园址位于中心的独立空间(图1),地面为8m多高的弃土堆,为筑山理水提供土方之宜。但弃土堆难满足该园创意,乃确定“镂山构园”之策(图2)。北为主轴来向,西为清泉水源,南为矿坑石景,东为邻园。
人心中之桂林山水:“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学当地山水之神,主山北峙而屏,山前一带江湾提供主建筑“普天共婵娟”负阴抱阳之境和“天香仙航”石舫逆水而泊之翠波,南为“歌舞昇平”之舞台(图3)。
水源为清水泉,暗引山溪;另一为趵突涌泉。成景得景之视线不仅平视,更有高下俯仰之变化。建筑以山水布局,山水应境而生。北引主路而来,西为引水之清水泉,南望水石夕照之矿坑,东与他园为邻。
门开三壑之口:南门借与东南亚各国德邻之园,我国主南海和平,设“南海清晏”“相宁南海”,石刻石景于榕荫桂馨中,门联“五湖嘉宾访清泉,四海祥光照桂园”(图4、5)。
东门“紫气东升”“桂乡勤风”,桂乡运动木架创新,门用桂乡民宅联“勤与俭治家上策,和而善处世良规”(图6、7)。
西门“桂珍一览”以点展面,门联“夕佳落霞一抹金,炮仗花架供清荫”,以农稼场晾架展示奇珍名产(图8、9)。
据点渲面,“歌舞昇平”为群众进行文艺活动的场地,以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吊楼门为本源,接抄手爬山廊坡至园坪。园坪以铜鼓为心,民族花纹。吊楼及廊基空间作化妆室,亦供平日游息。爬山廊木地板下有共鸣结构,响屧廊古树新花,世界踢踏舞之宗也。台联“柳腰荷靥风作舞,楼影水漪月筑台”(图10、11)。
图1 场地区位图
图2 造园谋略
图3 总平面图
“天香仙航”石舫为共享服务性建筑,清茶冷餚,同舟共济。月宫玉兔船首,底舱、台舱、楼舱递层而起,壮族民居屋盖,容百人。舱门联“澄波上孤赏红浴,桂舱里共享秀餐”(图12、13)。
“鸢浦水香”设挽手状套圆亭,满覆炮仗花,联曰“人非过客,花是主人”“嘉荫迎新添翠禧,爆竹辞岁无硝尘”(图14、15)。图4 南门:南海清晏
图5 南门:南海清晏效果图
图6 东门:桂乡勤风
图7 东门:桂乡勤风效果图
图8 西门:桂珍一览
图9 西门:桂珍一览效果图
图11 歌舞升平效果图
图20 “天香华梦”鸟瞰手绘
图10 歌舞昇平
图12 天香仙航
图13 天香仙航效果图
图15 鸢浦水香效果图
图14 鸢浦水香
图16 普天共婵娟
图17 普天共婵娟效果图
图19 碧岗壮居效果图
图18 碧岗壮居“普天共婵娟”负阴抱阳,出台立枋之水榭意守“宛在月中央”,出台示近水楼台先得月,立枋标天河津口,枋联“池底月是天上月,花间人乃画中人”(抄录他人创作)。室内展示广西风景园林数字屏(图16、17)。
北主山作台顶,领小山丛桂之境,出碧岗壮居,将生活居住建筑化为文化休息建筑。外宜眺景,内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精华和各族四季服饰电视。南宁有地带性品种竹名泰竹,数十竹竿相挽而生,因合抱而枝叶茂盛,特设竹石景,屋联“台依山高须放眼,竹抱世泰宜养心”。中国放眼世界,倡合作共赢。园景化共赢为共赏,共享清风明月,异域同天(图18、19)。
在自然地形基础上建设达8 0 %的绿地率。乔木为骨架,灌木绕屋,亦有滨水、林缘。以榕为基调,当地有千年高山榕,榕荫匝地;桂花为主调,特色植物金花茶为焦点种植。2%~5%的自然坡谷作宿根花卉盘山花境;水岸深柳疏芦,近岸沼生、水生植物;地被间以螃蜞菊(图20)。
注:本文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主会场报告发言稿;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李旻)
作者简介:
孟兆祯
1932年生/男/湖北武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本刊顾问(北京 100083)
《中国园林》2018年1月第1期 目录
- 重拾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传统
- 论风景园林学的现代性与中国性
- 苏州园林品牌价值研究
- 第二届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在杭州成功召开
- 立体绿化助力高密度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提升
- 由《园冶》到《园衍》
- 有机覆盖物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研究
- 易兰规划、清华同衡获得英国BALI国际景观奖
- 时宜得致 古式何裁——创新扎根于中国园林传统特色中
- 探索中前行的成都屋顶绿化
- 挚谢厚爱 促奋新蹄
- 感悟:中国园林观——学习孟兆祯先生学术思想的一些体会
- 屋顶花园雨水就地消纳与循环利用研究
- 守卫自然和文化的孟兆祯院士
- 学贵得师 亦贵得友
- 大学校园周边学生商业街空间感知研究——以杭州为例
- 基于技术和机制创新的节约型村庄绿化思考——以江苏省为例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湖南阳明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 基于公共健康的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研究现状
- 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调查与群落构建研究
- 在中国风景园林的延长线上砥砺前进
- 北川新城水系景观与雨洪系统建设
- 关联性视角遗产群落活态保护方法——以香港文物径为例
- 公园时空演化过程中的城市总体规划影响——以长春市为例
- 儿童成长与创新力培育:美国社会教育环境调查
- 低冲击影响下产业新城功能绿地的构建策略——以克里生态走廊为例
- 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美
- 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行动杭州倡议:传承民族传统,建设山水城乡
-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 一个园林大家对艺术的独白——记孟兆祯院士
-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城市设计发展前沿”圆满闭幕
- “三商九行”——未来风景园林师培养成长的基本内容与实践
- Marching Forward Bravely along the Extension Cord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